中国新闻网(2017-10-18):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中心团队以两项国际领先项目向十九大献礼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10-19作者:浏览次数:

中新网福州10月18日电(黄世宏)17日,福建省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组织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中国保卫黄河基金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青海省草原总站、内蒙古农业大学、福建省食用菌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的专家,对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完成的“黄河上游洪积扇菌草生态治理的研究与示范”和“砒砂岩区菌草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项目,于青海省进行成果评价。

林占熺与其他专家在青海现场考察。
林占熺与其他专家在青海现场考察。

  与会专家认为:山前洪积扇采用菌草技术治理,植被恢复快、效果好,产业化前景广阔,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应用前景广阔,为建设黄河菌草生态安全屏障奠定了坚实基础。菌草在砒砂岩区生长良好,部分立地类型产量高,具有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已辐射至内蒙古及我国西北地区,累计种植达5万余亩,产值超2亿元。两项成果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均达到国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近2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多个部门和福建省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林占熺团队围绕黄河菌草生态治理和生态屏障建设,在黄河流域上、中、下游的青海、甘肃、陕西、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山东等省(区),不同类别的生态脆弱地区,运用菌草技术开展防沙固沙试验示范,对生态治理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2014-2017年,林占熺团队连续4年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对被称为“地球癌症”的砒砂岩开展治理,获得成功。
  2014-2017年,林占熺团队连续4年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对被称为“地球癌症”的砒砂岩开展治理,获得成功。

  2013年以来,林占熺团队连续5年,在我国四大沙尘暴发源地之一的内蒙古阿拉善乌兰布和沙漠东缘黄河沿岸开展种植菌草防沙治沙试验示范,菌草种植80天就能把流动沙牢牢固住,使“沙漠变绿洲”成为可能。

  2014-2017年,林占熺团队连续4年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对被称为“地球癌症”的砒砂岩开展治理,获得成功。菌草在环境极其恶劣的砒砂岩层中生根成长,根系发达,具有良好的固沙、固土作用,每亩产鲜草7.6吨。

经过研究探索,已选育出从黄河源头至入海口均可种植的菌草品种。
经过研究探索,已选育出从黄河源头至入海口均可种植的菌草品种。

  2015-2017年,在黄河上游青海贵德,连续3年对被称为世界生态治理难题的“洪积扇”进行治理,开展植被恢复和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研究,巨菌草在洪积扇区每亩产鲜草9吨,越冬绿洲1号每亩产鲜草8.7吨,在张全兴院士的大力支持下,采取无毒可降解薄膜覆盖栽培巨菌草,每亩产鲜草达14.8吨。

黄河流域菌草生态治理的研究先后取得了7项国际领先的成果。
黄河流域菌草生态治理的研究先后取得了7项国际领先的成果。

  经过研究探索,已选育出从黄河源头至入海口均可种植的菌草品种。经过精心筛选和培育,菌草的绿洲系列草种在黄河上游的青海贵德、甘肃庆阳、内蒙古阿拉善及鄂尔多斯等地,均可安全越冬,填补了黄河流域种植多年生菌草的空白,有效地解决了高寒地区年年种植菌草的难题。

  黄河流域菌草生态治理的研究先后取得了7项国际领先的成果,为全流域生态安全绿色屏障建设开辟了新途径、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关键技术,为大江大河生态治理提供了先进实用的技术,实现了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共赢。(完)